引言:以前,无论是ST股还是退市个股,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既有炒作的空间,也有撤离的时间。但如今,ST股基本无人问津,退市个股想要撤离就得亏到惨不忍睹。在强监管之下,随着新国九条以及退市新规的落地,投资者一定要熟悉规则,尽量远离风险警示以及退市个股,并及早撤离,避雷的同时避免更大的损失。
退市股暴跌创A股历史最大跌幅纪录。
证券时报报道:6月5日,A股3只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个股遭遇暴跌,退市园城最高一度暴跌98.68%,股价从近10元跌至0.1元左右。截至收盘,退市园城下跌96.44%,退市同达、退市碳元下跌80.65%、83.33%。值得一提的是,退市园城今日收盘跌幅创出了A股历史最大跌幅纪录。
可能很多投资者都注意到了,5月以来,随着风险警示个股的快速增加,ST板块迎来持续杀跌,有多股连续20个交易日跌停。在“新国九条”以及配套的“退市新规”之下,市场资金显然在规避ST板块,该板块也遭到了市场的唾弃。虽然有些个股可能会被错杀,但此一时彼一时,尤其是量化策略之下,这个阶段被错杀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均秒亏30万退市股有多“凶险”?
对于ST板块的杀跌,投资者近期已经充分领教了,但是对于退市股的“凶险”,很多人可能感受不深。
根据测算:退市园城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29日,虽然经历了连板跌停,但收盘价仍有9.84元/股,彼时总市值为22.04亿元,而经历了周三复牌首日下跌后,退市园城总市值仅剩下7848万元,单日蒸发21.26亿元,按照截至2024年4月20日的股东户数6786户粗略估算,股民人均单日浮亏超31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退市整理前没有撤离的投资者,一日之的暴跌就几乎跌没了。而这种暴跌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2020年交易所新增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规则之后,退市厦华在2022年6月2日一度暴跌超90%、退市新亿在2022年3月30日下跌72%、退市游久亿在2022年5月25日下跌超20%……如此可见,如果在进入退市整理期之前,投资者没有及时撤离,那么可能面临巨亏。

投资者如何避雷?
ST板块的惨状叠加退市个股的巨亏,风险警示个股已经成为过街老鼠。而与此同时,短期的大幅亏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将打击投资的信心和情绪。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避雷并避免更大损失呢?
一方面,强监管之下,风险警示以及退市将常态化,了解规则是前提;另一方面,新规更加的细化之下,风险警示和退市标准扩充。对于风险警示来说,尤其需要了解财务类以及规范类相关要求和标准;此外,面对四类强制退市标准全面趋严态势,对于不同类型下的细则,需要重点了解。最后,在个股进入退市整理期之前,如果没有撤离的,需要坚决撤离,以避免进入退市整理期出现大幅下挫的可能。
当然,正如市场所呼吁的,对于风险警示以及退市个股,尤其是退市股,也不能“一退了之”,监管以及管理者应该考虑退市赔偿机制以及加大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股票杠杆配资平台,避免投资者受到更大的损失和情绪的更大影响。